孩子胆小不自信?家长尽量不要这样做

本文已影响1.44W人 

孩子胆小不自信?家长尽量不要这样做

孩子怕黑,怕一个人睡觉,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和家人聚会,不喜欢与他人交流,不敢尝试新鲜事物,遇到困难喜欢逃避……

以上种种胆小不自信表现,让很多父母倍感头疼。幼年的TA就存在人际交往困难,缺乏客服困难的勇气,长大后该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?

事实上,人的性格主要在童年养成,而对童年性格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教育。

如果你希望孩子长大后勇敢、自信、乐观、并具有很强的社会交往能力,以下这些话千万不能对TA:

“ 你为什么就不能像XXX家的孩子一样呢?


“我从小就有个宿敌,叫别人家的孩子,他脾气很好,天天就知道读书,长得又帅,每次考试都考年级第一。”

这是《爱情公寓》中曾小贤看心理医生时说的话,想必也说出了许多孩子的心声。

总拿孩子和别人比较,非但无法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想法做事,而且很容易使其产生“别人比我聪明,比我讨大人喜欢,我处处不如别人”的想法,进而产生强烈的挫败感,也会对自信心产生毁灭性打击。

如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,每一个孩子也都有属于自己的,独一无二的成长方式,不应该也不可能把TA打造成某个人的克隆体。

作为爸爸妈妈,只需要对孩子正确的行为给予及时充分表扬和鼓励,对错误的做法给予及时纠正,就足够了。

“ 别烦我!


没错,带孩子,陪TA玩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,而让一个3岁以内的孩子自己玩上个把小时又不太现实,所以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当你手忙脚乱,或很烦很累的时候,孩子“磨人”,央求你回答TA的问题,或参与游戏的情况。

很多父母对此感到疲惫不堪,或者干脆甩出一句“别烦我!”,以求让孩子走开,还自己一个安静的空间。

但美国阿肯色州的Suzette Haden Elgin博士却认为,总用这种话搪塞孩子的后果是:由于得不到积极的回应,TA以后可能不再愿意和大人讲话,变得沉默、孤僻。

Elgin建议,无论多么手足无措,大人都应该控制好情绪。可以对孩子说:“让妈妈做完这件事/休息一会儿,你自己先玩5分钟,然后我们再一起玩。”

“ 你太……(贬义形容词)


当我们用“笨”、“差”、“丑”这样的形容词给孩贴标签时,TA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,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相一致,这就是心理学中的“标签效应”。

去除“标签效应”的方法很简单,即仅仅纠正孩子的某个错误行为,而非评价其性格特征。

比如,当TA不愿意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,可以告诉TA结交新朋友的好处,鼓励TA融入集体,而不是怒气冲冲地呵斥:“你怎么这么不合群?”

“ 你要再这样,我就不要你了!


幼儿在“闯祸”之后,有些气急败坏的父母可能会在第一时间脱口而出:“你要再这样,我就不要你了!”,或者“再哭就让警察把你带走!”。

在父母的眼中,这些话只是威胁吓唬,但在孩子心理,它们是千真万确一定会发生的。

强烈的不安全感会导致孩子变得胆小怕事,怕见生人,不愿意与他人接触。由于父母总拿“让警察把你抓走”的话吓唬孩子,导致孩子见着警察就害怕的新闻也屡见不鲜。

还有的妈妈特别喜欢说“看你爸回来怎么收拾你”,这句话的危害在于,它有损妈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,同时让孩子对爸爸感到恐惧。

而且,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社会学家Murray Straus称,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对于2岁的孩子来说,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制止,他们在一天中重复“做错事”的概率仍高达80%。

那该怎么办呢?

其实,好动、贪玩,把家里翻得乱七八糟是孩子的天性,是他们开始探索这个世界的正常表现,尤其是3岁以内的孩子。

家长首先要有足够的耐心,积极引导孩子弥补过错,而不是一再强调TA将面临多么可怕的后果。

比如,当孩子打翻饭菜或弄乱玩具之后,爸爸妈妈应该让他们参与把地板擦干净,或把玩具重新整理好的全过程。

用实际行动让他们明白,家里要干净整齐,爸爸妈妈做家务也很辛苦,下次不可以再“搞破坏”了。


相关内容

热门精选